7月9日,重庆大学宁波校友会首届羽毛球赛于欢乐海岸生态体育公园羽毛球馆隆重举行。本次活动共吸引了近20名来自各行各业的校友集结参加。火辣的夏季,也难以阻挡校友们以球会友的共同期待。下午1时许,选手们分成两组进行练习热身,随后进行了羽毛球混合团体联谊对抗赛。双方队员轮流上场,以男单、女单、混双等形式开展积分赛。赛场上羽毛球你来我往,在球场内飞速穿梭,校友们见招拆招,凌厉的进攻,紧密的防守,一招一式都展现出不凡的球技,不断出现点杀、扣杀与鱼跃救球等精彩场面,掌声、喝彩声此起彼伏。经过整整一下午的精彩比赛,最终由甘智林校友带领的一队险胜。
/ 校园活动
6月28日,由重庆大学MBA/EMBA校友会、重庆MBA企业家联合会(以下简称“两会”)共同发起的企业家跨界融合公益班二期、首期金融创新研习班,联合首期大学客公益班——6月大课《发展数字经济 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在重大科苑进行。
/ 校园活动
近日,重庆大学副校长李剑带队赴南京推进南京研究院建设工作并参加重庆大学江苏校友会揭牌仪式。南京研究院工作交流会于22日在南京浦口区举行。学校国内合作办公室、校友工作办公室、技术转移研究院、产业技术研究院以及学校南京研究院负责人,浦口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王慧,高新区管委会主任石山等同志出席了会议。
/ 校园活动
近日,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发布《关于公布第十五届“中国钢结构金奖”(第一批)和“中国钢结构金奖年度杰出工程大奖”获奖项目的通知》,重庆大学虎溪校区体育中心项目荣获第十五届“中国钢结构金奖”。该奖项是我国钢结构工程领域的最高奖项。
虎溪校区体育中心位于虎溪校区东北角,总建筑面积约4.43万平方米。主要功能包括体育比赛区、球类训练区、游泳训练区和地下车库,其中体育比赛区按照中型甲级体育馆设计,共设座位6664个,可承接篮球、羽毛球、乒乓球、体操等赛事;球类训练区包含健身、篮球、羽毛球、排球、乒乓球等功能;游泳训练区按照甲级游泳比赛池设计,为恒温游泳池;地下停车区按Ⅰ类车库设计。
此项目主馆采用了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大跨度屋面张弦梁钢结构型式,屋盖结构采用8榀双向弯曲张弦梁实现第五立面的曲面造型,张弦梁结构最大跨度为82.454m,沿圆弧向内收缩,最小跨度为80.264m。项目采用地面同步拼装上弦钢梁及撑杆、高空原位分段拼接、分级一次性完成拉索张拉、分榀累积滑移的方案完成了体育比赛区屋盖钢结构施工。
/ 校园活动
近日,重庆日报发表评论文章介绍校友企业——亲禾集团。在2020中国智博会上,重庆亲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靠着一块具有温度记忆、可变色,遮阳不遮光的智能玻璃,受到央视、新华社等国内外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23年来,集团在邓华校友的带领下,在“大建设”领域深耕细作,为改善重庆人居环境质量作出了重要贡献。
/ 校园活动
2022年6月20日,新中国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的始发终到站,重庆站,正式停办客运业务。
停运前夜,各区市民自发来到菜园坝,用自己的方式告别这座服务城市数十载的老火车站。
自发前来送最后一程的市民和互联网上回忆的帖子视频,构成对这一破旧南方车站的告别聚会,这是一个真正服务市民和城市的公共设施所能接受的最崇高敬意。
历史的车轮走过晚清和民国,四川两大城市成渝之间依旧没有铁路连通,陆上交通极不便利。晚清筹备建立的川汉铁路耗费了大量民脂民膏却烂尾了整整四十年。因铁路爆发的四川人民保路运动,为辛亥革命推翻清廷统治创造了绝佳的历史机遇。
1949年11月30日重庆解放后,时任中共西南局第一书记邓小平同志在西南局扩大会议上作出正式建设成渝铁路的决议。
1950年开始,在人民解放军的带动之下,四川省10万民工轮流参与修筑。男人戴着草帽赤裸上身搬运铁轨挥舞大锤,女人们则身穿蓝灰色的铁路工服和白色围裙,一手拿着电焊面罩,一手焊接着钢板,火花炸开像流星四射。激情燃烧的岁月,全长505公里的成渝铁路仅仅两年即宣告铺轨完成。
1952年,时任铁道部部长腾代远亲自来到菜园坝剪彩,正式拉开重庆站的历史起点。
此后七十年,火车站见证了重庆从直辖市降为省辖市又恢复直辖,见证了江面上的大桥从零座到三十三座,见证了几代人去远方回原乡的足迹,见证了无数人弥留之际会在脑海里闪现的珍贵瞬间。
那时的整座重庆城都在艰难地走上坡路,菜园坝火车站内迎来送往的一趟趟绿皮火车就这样摇晃着将发展的希望载入山城。
保罗索鲁曾经说,火车以最小的风险,提供最多的机会。无论从这里上车还是下车,菜园坝火车站都意味着新生活的开始,对于站厅里几百名素不相识的乘客,情绪是复杂的,情感多是相似的:一些憧憬,一些忐忑,一些不知所措,一些满怀期待。
学子们拖着拉杆箱来到车站,他们将从这里出发去外省求学,第一次走出盆地。和他们年龄相仿,一批刚刚从中学辍学或毕业的人,穿着大人的外套,马上就要告别故乡和学校乘火车一路南下,他们相信那里有足够多的机遇和一个更广阔的世界。还有很多青年正攥着他们攒钱换来的红色印刷的车票,那时候的旅行很简单也很快乐,肩上一个军绿色的背包,火车摇摇晃晃开往目的地,车窗的风景同样令人兴奋。
这些从未谋面的青年们,带着各不相同的心情和目的从同一个车站出发、搭上同一班列车、坐上独属于绿皮车的面对面的座位。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外面的世界很无奈,
当你觉得外面的世界很无奈,
我就在这里耐心地等着你
在相当长一段时期,重庆站就是重庆唯一的火车站,绿皮车就是多数人跨省的唯一交通方式,重庆站还没有成为人们怀旧的对象。在那个“车马邮件都慢”的年代,火车站和绿皮车承载了人们去遥远远方的野心和期许,提供一种廉价但靠谱有效的选择。”清早上火车站,长街黑暗无行人,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这正变得稀缺的图景,是物质匮乏年代的写照。那时火车站骗子很多,但好像人情很浓。
人来人往,春去秋来,每一个重庆市民都有关于重庆站的独家故事。没坐过车也一定路过过,听说过,在《雾都夜话》或者《山城棒棒军》里看到过,在地图里翻到过。猜测过,畅想过,计划什么时候去一次过。
菜园坝火车站仿佛一个固定搭配,人们习惯了菜园坝有个火车站的存在,就像习惯了临江门的解放碑,观音桥的北城天街,朝天门的码头,像习惯了七块钱的素小面,油碟里的蒜泥,习惯了约会去滨江路吹风,习惯了失恋的时候喝国宾啤酒直到烂醉。
市民与菜园坝火车站之间生出一种彼此依靠彼此信赖的关系,这种联结来自过去时光的每一次出行,来自每一次照面,来自我们对重庆的爱,爱它的土地,爱它的人民,爱它繁华散去依旧陪伴我们的重庆站。这是市民与城市公共设施的日久生情,是一种叫做城市文化和集体记忆的东西。
随着重庆北站、西站的相继开通运行,这一市中心的普速客站连带周围的商铺都很快冷清了下来。17年,人们说菜园坝火车站要拆了,19年人们也这么说。一次次的“听说”像是重复进行的应急演习,直到刷着红色油漆字的一扇扇卷帘门落下再没打开,当仅剩的几家小店也收到要求搬离门面的一纸通知时,人们意识到这幢九十年代风的站楼不久就要被推倒,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是时候告别了,这是一次意料之中的停运。
6月19日下午,距离重庆站正式停运只剩几小时,人们为了告别老火车站,从不同地方登上了最后一班驶向菜园坝站的5612次绿皮火车。
这班没有空调的25B型列车上,小风扇在天花板上摇头晃脑呼啦啦地转,玫红色硬座上久违地坐满了乘客,人们三五成群,有说有笑。面对镜头,阿姨们兴奋地挥手打招呼,有的专门戴上橘红色墨镜比了一个剪刀手。车厢里气氛欢快,像赶赴一场聚会。马上他们就要驶抵菜园坝,告别重庆站最后的夜晚。
夕阳余晖下的菜园坝站前广场,人潮攒动,挤满了前来告别的市民,戴着鲜艳丝巾的阿姨们忙着跟姐妹和老伴自拍、直播。两个男生穿着蓝色的学士服准备和列车合影,这也是重庆站的毕业日。广播里放出音乐,有的情侣伴着歌声在车站前跳起交际舞。
这是另一种告别的方式。如果注定要分别,不用苦大仇深,不用涕泗横流,用欢笑、歌声和舞蹈送老火车站最后一程,潇洒地招手然后道一句拜拜,这是性情直爽的重庆人对待历史的态度。
21:36,随着最后一班发往哈尔滨的列车驶出菜园坝火车站,这座新中国第一条铁路的始发终到站正式结束它70年的时代使命,停办客运业务。
月台上从头到尾围满了市民,他们拿起手机记录这颇具历史性的时刻,试图用影像这一相对具象的方式保存关于老火车站的最后记忆。在车站广播的告别词和《凤凰花开的路口》的歌声里,人们深情回望这列车、这车站,以及在这里出发的关于远方、爱情和理想的故事,有人湿润了眼眶。
重庆站告别广播词:
旅客朋友们,欢迎您乘坐2022年6月19日由重庆站开往哈尔滨西站的快1064次旅客列车。本次列车始发后,重庆站就将停办客运业务。70年前那个盛夏,重庆站诞生在嘉陵江和长江的汇合处,是西南地区较大的客站,也是成渝铁路的起点站。那时车站只有15条线路,两座站台和一座候车棚。70年来,重庆站倾注了无数散落天涯的离愁别绪,承载着几代人的诗和远方,充满了回家的激动和喜悦,这是我们难以抹去的记忆。一路走来,因为有你们,才有了越来越好的重庆站。今天,车站以这样的方式与你们作别,惟愿安康。山水有相逢,来日皆可期,老朋友们,再见!
22:05,车站关闭站台灯,有人在黑暗中吼了一句:“师傅,谢谢你们!”
明天,重庆站的灯光将不再亮起。
/ 校园活动
这 人 世 间 甚 暖
梦 缘 我 们 仨 依 旧
梦境中的美满往往掩映着现实中的人世离殇,现实中的人世离殇往往诉诸于感伤的追忆怀想。但有这么一位形单影只的老人却在亲人相继离开之时,向我们展示——这人世间甚暖,梦缘我们仨依旧。
“世间好物不坚牢,
彩云易散玻璃碎”
“有一晚,我做了一个梦”,杨绛先生的《我们仨》开篇便以梦入文,在虚构的梦境中为真实的记忆寻觅一个温情的安放之地。《我们仨》中充溢着温情的言语、丰盈的情绪以及杨绛先生对丈夫与女儿深切的思念。作为一部家庭生活回忆录,《我们仨》是钱钟书夫人杨绛先生在92岁高龄时,将记忆编织成衣,融感情内化为絮,回顾家庭的点点滴滴和风风雨雨,在恬淡的笔吻下雕琢而成。全书正文分为三个部分——从《我们俩老了》至《我们仨失散了》最后再以《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结笔,生动而又细致地讲述了“我们仨”在这小家中彼此陪伴的最后一段时光以及这一家庭在岁月激荡中成长的坎坷之路。
全书情节并不怎般跌宕,往往有所起伏的也只是杨绛先生诙谐的笔法。朴实的记叙背后彰显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力以及一个家庭对于岁月的坚守和对于亲情的珍重。“我们只有死别,没有生离”,当一位母亲、一位妻子、一位回忆者用如此冷静的笔调向读者讲述她心中的感伤与遗憾时,亲情与回忆在读者的心帘上自然而然地显得尤为郑重。人间羁绊可似这般深刻,而克制且冷静的言辞也可传达这般深切的情思。
“山静似太古,
日长如小年”
杨绛先生的《我们仨》令人感动之处不仅仅是对于亲情的抒怀,更有书中透出学者的大家风范。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大简质朴、心如止水的前辈们更能唤起人们对于生活本质的思考。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这一段话是为人熟知的杨绛先生的座右铭,也是其一生奉行的人生准则,更是诸多同杨绛先生、钱钟书先生般引领一个时代治学风气的大家们值得我们怀念的品格。钱钟书因《围城》而出名,杨绛在书的末尾中写道“他不求名,却躲不了名人的烦忧。假如他没有名,我们该是多么清净!”
反观当今学届涌现出诸多自诩为“大师”的“真网红”们,且不论学术之成就,单是淡泊之心境,与杨绛先生相较自是落了下乘。而这也是我们对杨绛先生不吝赞美之词之处。因为缺少,所以我们追忆,所以我们向往。
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必定包含能够引起读者共鸣的文字。而《我们仨》使读者得以共情之处在于中华儿女对家庭与亲情共同的向往,以至于对人事离散共通的感伤。中华民族自古便是一个克制含蓄的民族,因此中国人对于思念、感伤等一系列情绪的表达往往是辗转、内敛、自我的。纵使一路都是离情,也要予别人遍听莺鸣。
什么是合适的爱情?她说“就是一双三十六码的脚遇见了一双三十六码的鞋子”。什么是平淡流年中的回忆?她说“就是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杨绛先生的文字含蓄克制,但表面风平浪静的文字背后,往往掩藏着炙热而又渴望宣泄的感情,随岁月波澜,沉淀出厚重得可供眼泪深藏的答案。
就如同朱自清先生笔下车站月台上父亲提着橘子佝偻的背影,就如同蔡崇达先生《皮囊》中只会嘟哝抱怨的阿婆,就如同每次父亲送我上飞机时都会习惯性地拍拍我的肩膀后一言不发,也好像我们始终懂得杨绛先生为什么希望梦缘长而“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的时间短。
/ 校园活动
2022年7月18日,重庆大学学生会发展成就观察实践团——重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调研小分队前往重庆市巴南区桥口坝进行社会实践与走访调研活动。在此次活动中,实践团成员深入桥口坝村进行实地考察与走访,学习和了解村民们从脱贫攻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走向乡村振兴的奋斗路程。
/ 校园活动
2022年7月11日-7月12日,重庆大学学生会“回望十年发展路,奋进百年新征程”暑假社会实践团前往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润溪乡开展“抓住一抹‘清凉’,探索多元化乡村振兴之路”暑期社会实践。11日下午4时许,实践团成员抵达重庆市彭水县润溪乡黄地峡巴渝民宿,开始社会实践的相关准备工作。实践团成员在黄地峡看到一栋栋古朴典雅的巴渝民宿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地藏身于峡谷内,仿佛身处于“桃花源”中。而最令实践团成员感到惊讶的是黄地峡清爽宜人的温度,是重庆炎炎夏日中一抹难得的清凉。
据巴渝民宿接待人员介绍,黄地峡毗邻摩围山景区,夏季平均气温大约20摄氏度,是天然避暑胜地。润溪乡抓住避暑游的机遇,与民宿公司合作打造出富有特色的黄地峡巴渝民宿。
/ 校园活动
2022年7月11日,重庆大学学生会“回望十年发展路,奋进百年新征程”实践团重庆脱贫成就调研小分队在重庆市铜梁区华兴镇明月村开展了“调研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社会实践活动。在当地镇政府和村委会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实践团成员深入了解了明月村这几年的发展历程和扶贫成就。
来途繁花似锦,归途笙语歌鸣。接下来让我们一同回顾本次实践成果!
/ 校园活动
雾都的冬 清晰又模糊
在这个最能从心所欲的季节里
寓目之色,分外温柔
猫咪尤为多娇,阳光倍受青睐
众人皆爱给予温暖
/ 校园活动
簌簌木下,空水澄鲜
在恣意中与径上流金嬉戏
在温朗里看缙湖白舟轻驶
徜徉、流连、畅想
四季旖旎,情景相宜
/ 校园活动
在黄昏恭候夏的馈赠
等候的是胭脂、黛蓝和赤金
远山迷蒙,水中绚烂
40℃的日子里,关于温柔的记忆
在天边与潋滟柔波中流淌
/ 校园活动
夏的颜色
传递着潇洒的青春信号
唤起生命,在阳光里拔地生长
咸的汗、轻的风、舒卷的云
都有一抹天真蓝
/ 校园活动
春将去也,雨日缠绵
黄葛树叶黄、纷落又复苏
四季光景在短短朝暮里推迁
待叶润如新,夏木荫荫可人
芳菲歇去,亦无需恨
/ 校园活动
清景在新春
细柳嫩芽,幽帘轻摇
出水飞禽,阔步嚣张
亭立湖心,古朴藏灵秀
日色晴好,景异而色一
/ 校园风光
作为一名研究生党员,同时也是一名党支部委员,协助开展了六十余次支部党建活动,拥有丰富党团工作经历的田蓉蓉这样说道:
“我心目中优秀的党员一定是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能在某一方面起到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的。他(她)可以是真诚待人,可以是艰苦朴素,可以是成绩优异,也可以是正直负责。
对待工作需要权衡轻重,安排好工作任务的先后顺序。或许没有办法让所有人都满意你的工作,但一定要秉持初心做事情,确保过得了自己这一关。”
/ 校园活动
研究生阶段的课程想取得好成绩,态度其实是最关键的。在科研任务繁重的前提下我们要合理的安排课业时间。
这就需要做出一个权衡,做到时间合理利用,科研、课程两手抓。
用心准备考试,拉长复习周期,端正态度,是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的~
“研一上学期一直以课程学习为主,中间穿插着文献的大量阅读和实验设备的学习,在文献阅读过程中制定好了实验方案和研究计划。下学期就逐步开始开展实验,对得到的数据进行初步的整理和分析,构思小论文如何去布置内容。之后就着手去写,然后一篇篇去发表”。
从无到有,一步一个脚印。田蓉蓉觉得这算是一个比较标准的科研过程。
/ 校园活动
创新创业是我人生最重要的经历。在创业竞赛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无法明确项目好坏的评判标准。“在反复思考和老师建议下,我总结出来是要多看,看往届赛事视频,搞懂背后的逻辑;多听,参加培训与讲座,听专家教授的意见,去芜存菁;多练,通过比赛提升项目的竞争力。”
在参加创新创业竞赛历程中,刘新星认为首先要明确自身优势和特长,寻求合适的团队加入;加入团队后,要全身心投入比赛,怀揣精益求精的心态完善分配的任务;最重要的是要具有整体思维和团队精神,与团队共同完善项目。当问及到如何在创业竞赛中出类拔萃的,刘新星认为只要做到以下三点就可:立足专业,突出个人重要性;善于学习,突破传统认知;奉献精神,不在乎利益小节。
/ 校园活动
在读研的过程中,刘新星提到她最大的收获是良师益友、艰苦奋斗的品质和不轻言放弃的毅力。无论是学术研究还是创新创业,都遇到了很多困难。科研之路不顺利,在刚开始进入研究生阶段阅读文献时,边读边忘记,知识不进脑子。之后慢慢摸索,通过边看边读边做笔记,情况有点好转。
后来转变思路和心态,认清形势,放弃幻想,从老师带着学到自己主动学。在这过程中,是导师的引领和朋友的鼓励帮助她勇敢度过了难关。刘新星表示自己也学会了艰苦奋斗,因为所有的路最终都要一步一步地走。
谈到研究历程,刘新星认为目标导向是做事成功的重要一环。“我会制定周计划和学期目标。”有计划地去完成各种大小目标,是刘新星一路走来的重要法宝。无论是什么情况,她都会保证目标的按时完成。
“科研学术和项目任务对我们学生来说同等重要,科研学术是学生本职,项目任务是增长本领的机会,兴趣引导和任务导向的方式是督促自己完成科研任务的最好动力。”
/ 校园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