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下午,由我校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和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内蒙古经济研究中心主办的《2022年内蒙古网络舆论治理报告》发布会暨“新时代如何提升媒介素养”研讨会在呼和浩特市举行。新华社内蒙古分社分党组书记、社长于长洪,新华社内蒙古分社分党组成员、副社长吴献,我校党委书记刘志彧,内蒙古自治区及部分盟市、旗县网络舆情主管部门,内蒙古自治区各相关委、办、厅、局,国有大中型及股份制企业,金融机构,科研院所负责人及媒体代表共13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我校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张丽萍主持。
会上,《内蒙古网络舆论治理报告(2022年)》发布,报告以关注度较高的主题事件为样本,从关涉主题、时间、地域、传播媒介、媒体参与、媒介素养、应对策略等方面,对2022年度内蒙古网络舆论进行系统化分析与立体化呈现,为各部门感知风险、提升治理能力提供可借鉴性参考。报告显示,2022年,内蒙古舆情事件网络传播渠道呈现多元化特征,网络媒体、微信公众号、短视频、新闻App和微博平台是舆论传播主要阵地,纸媒和论坛贴吧也是舆情事件传播的重要渠道,自媒体在传播中的作用进一步凸显。综合来看,2022年内蒙古舆情传播过程中,各类媒体形成联动效应。报告建议,下一阶段相关部门应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持续释放提振发展信心之声,进一步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建设,提升公共信息沟通实效,加强公共政策全流程评估,提升全过程管理水平。
《内蒙古网络舆论治理报告(2022年)》由我校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同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内蒙古经济研究中心联合发布,此次系第六年发布。
刘志彧在讲话中表示,我校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和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内蒙古经济研究中心合作,是校媒联合、产学研结合的又一次成功尝试。双方通过社会调研、学术交流、案例分析和数据库建设等一系列项目,开展区内外舆情理论与应用实践交流合作,必将在人才培养和服务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实质性成效和突破性成果。
在随后召开的“新时代如何提升媒介素养”研讨会上,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新媒体研究所所长匡文波教授作了主题报告;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舆情监测中心副主任柴恭泉就舆情监测和舆情的预判工作作了主题发言。与会专家学者就“新时代如何提升媒介素养”这一议题,结合自身工作经历进行了讨论。
我校党委宣传部、社会科学处、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法学院负责人参加会议。
(来源:新华社 编辑:李文娟 审核:王烨辉 刘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