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两会前夕,内蒙古日报在《“春天的约定——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之“总书记,我们向您汇报”》板块中以“内蒙古大学:奋力书写兴学强区新答卷”为题报道了我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交流合作等各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
内蒙古大学:奋力书写兴学强区新答卷
查健康码、测温、登记……2月27日一大早,韩习迅速穿好防护服,来到包头市昆都仑区钢32社区,开启当日的全员核酸检测志愿服务工作。
新一轮疫情虽然延缓了内蒙古大学学生韩习的正常返校时间,却没有挡住他在疫情防控一线奋战的热情。
一颗初心,一份嘱托。
“每当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耳畔就会想起习近平总书记勉励我们的温暖话语。”
2019年7月16日,令韩习永生难忘。习近平总书记走近桃李湖畔,来到内蒙古大学师生身边。那天,恰逢韩习结束了为期一年的支教活动,返校在图书馆上自习。习近平总书记亲切询问他支教事宜,还嘱咐他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
与习近平总书记交流后,韩习报名参加了自治区和学校组织的宣讲团,把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对北疆学子的殷殷嘱托传达到基层。
现在,3年的硕士生涯即将结束,韩习顺利通过中山大学的博士考核,他打算继续精进学业,增长才干,将来为家乡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深深激励着每一位内大师生,鼓舞大家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之中。
“我们要打造更多的思政金课,点燃青年学子理论学习热情,推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不久前获得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的内蒙古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常务副院长陈智表示。陈智团队编写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思政课程教学实施方案,去年正式在全区采用推广。通过建立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组建学生理论学习轻骑兵等创新举措,该校将党史学习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全方位融入思政课教学主渠道主阵地。
近年来,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该校在教学科研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内蒙古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培育基地获批建设,《中华多民族谚语集萃》《王昭君及昭君文化》多部著作面世,学校承建的自治区重大专项项目“东北亚语言资源数字化平台”通过验收,建成1个语言应用支撑系统、2个应用服务系统以及1个语料资源数据库……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
为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跨越式发展,该校打破壁垒布局谋篇,让各个学科都与基地协同联动,汇聚多个研究团队力量,整体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民族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等学科群建设,协同经济、法律、管理等学科领域共同发展。
2021年,“安纳尔·安达”多民族学生互嵌式成长社区育人项目纳入该校思政工作总体规划,通过打造各民族学生“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互嵌式生活社区,探索构建“同场域”“同频率”“同成长”“同心圆”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新模式。学校全力打造开放、多元、包容、团结的美好校园氛围,各族师生相互学习、相互欣赏、相互帮助,亲如一家,展现出莘莘同心、和合共生的民族团结大家庭氛围。
心怀国之大者,熔铸家国情怀。
2021年,内蒙古大学积极培育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6项,在肉牛现代生物育种、半导体光生电荷分离研究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同时获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新增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交流合作等各方面收获了累累硕果。
新年伊始,喜讯接连传来:“数学分析课程虚拟教研室”“新闻学专业虚拟教研室”入选国内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名单;该校申报的纪检监察专业成功获批新增本科专业,学校成为全国首个设置该本科专业的高等学校。
“新征程上,内蒙古大学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各族师生的殷切嘱托,紧扣党中央为内蒙古确定的战略定位和行动纲领,充分发挥学校在服务国家和自治区重大战略需求中的优势,积极主动、有为有效服务大局,融入全局,助推新局,奋力书写扎根北疆、兴学强区的新答卷。”内蒙古大学党委书记刘志彧表示。
□本报记者 白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