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正北方 亮丽风景线
用文物讲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生动展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丰厚历史滋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内大融媒体平台"青春思享课第三季“倾力推出: 云赏文物一一千年草原的文化交响。
让文物活起来,让历史说话
让我们随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孙璐老师一起在内蒙访古,探寻古老草原的文明印迹!
考古,是为了证明那些没有被文字记载过的人,曾经活过。在仰韶文化发现和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考古工作者发来贺信。总书记说:“几代考古人筚路蓝缕、不懈努力,取得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展现了中华文明起源、发展脉络、灿烂成就和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华五千年文明中,北疆内蒙古是承载了多民族生活交融的土地。万里长城蜿蜒伸展,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长城内外的人民往来不绝,共同开拓了祖国的北疆,书写了北疆悠久的历史,也共同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一员。由于种种原因,关于北疆的文字记载往往不如中原的详尽,但北疆人民生活的痕迹却留在了这片土地上。
历经百年考古,我们对内蒙古的古代文化也有了更为清晰的了解。今天,我们选取了内蒙古自治区富有代表性的十个遗址,让我们追随考古人的脚步,透过这十个遗址,来看看内蒙古的灿烂历史文化吧。
—— 主持人: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 孙璐副教授
居延汉简
世界历史上有太多神秘的地方,消失于历史的风尘之中,只给后人留下万千遐想,关于它们是否存在过的争论也从未停止过。比如传说中的大西洲亚特兰蒂斯,比如在水下静谧祥和的庞贝古城。
而中国的古代有这么一个传说之地,它就是居延。
西域路上的驿站
说起居延,不得不提的一个人物就是汉武帝刘彻。在汉初,这个新生的王朝一直经受着北边强邻的袭扰。
冒顿单于夺取权力之后,逐渐向周边扩张,向东复仇东胡、向西驱逐月氏,而在南方向,则是将刀锋对准了大汉。汉武帝雄才大略,他的智囊集团也足够给力,想出了凿空西域、两面夹击匈奴的办法,而通往西域的道路,就是今天著名的河西走廊。
匈奴人是不会拱手将河西走廊让给汉朝的,因为这里有他们赖以生存、水草丰美的祁连山脉,于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汉匈战争再度打响。最终的结果是大汉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卫青、霍去病等名将青史留名。
当然,对于汉武帝来说,他最高兴的事情肯定是夺得了河西走廊。为了把这片得来不易的土地拿稳,他通过移民屯田的手段将大批人口迁移到那里,并设立了四个郡级行政单位,也就是我们熟悉的河西四郡。
河西四郡的名字都提现了汉武帝的野心,张掖——张国臂掖、武威——武功军威、酒泉——以泉为酒、敦煌——盛大辉煌,一派盛世强国的景象。而居延也是这条道路上的屯边戍卫区之一,汉武帝时设置居延县,隶属张掖郡,为张掖都尉治所。
大漠孤烟
居延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南,地处偏僻的荒漠之地,这并不是它原本的样子。
居延是匈奴语“天池”的译音。《水经注》将其译为弱水流沙,汉代曾称其为居延泽,晋时称之为西海,唐代称之为居延海。这都说明这里曾经是一片巨大的湖泊,沙鸥翔集、水草丰美,是西行路上不可多得的宝地。
可沧海桑田无人能阻挡,今天的额济纳天鹅湖已经大大萎缩了。上世纪70年代中叶湖面不断变小,在1992年黑河段流之后,整片湖泊彻底干涸。一直到2003年黑河重新注入,才又焕发出了弥足珍贵的生机。
环境的变迁让这座古代边境重镇逐渐被掩埋在风沙里,鲜少人能涉足到如此深的大漠之中,千百年里可能只有迷途的商人偶尔造访,或者知晓此处还有少量水源的牧人间或踏足。居延的宝藏就和这座城市一样,一起深埋进黄沙之中。
1904年,俄国人柯斯罗夫,从居延黑城遗址盗掘了大量的西夏文书、官书佛经、画册、谱谍和其他文物。这些极具文化和经济价值的文物一经问世就声名斐然,吸引了大批探险者的目光。1914年英藉匈牙利人斯坦因循着他的脚步又深入大漠,其中就有珍贵的居延汉简。
居延汉简
居延汉简是汉代遗留下的简牍古书,涵盖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烽燧制度、侯官制度、兵制、屯田制及河西经济生活。
内容丰富、记录详尽,是目前能见到的最古老的装订成册的图书,也是目前现存较为完整的惟一汉代简册实物。能让人们最大程度复原汉代边塞生活和边疆政策的真实历史,其价值难以用金钱衡量。
这些珍贵文物的重见天日离不开建国后国家对于考古工作的重视,1973-1974年,居延考古队在居延遗址出土了汉简19637枚,极大地丰富了我国对河西走廊边疆文化的研究。
从屯田制度到西域经济、从汉代士兵生活到丝绸之路贸易,居延汉简的发掘及研究让这一切神秘的面纱都被解开,清晰、疏朗地复原在人们的面前。
孙璐 现任内蒙古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考古文博系系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古代马具、北方游牧民族考古、东北亚考古,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韩国百济、新罗、加耶马具综合研究》,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过多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