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期间,身着少数民族服饰的委员,尤为引人注目。他们的加入,奏响了中华民族共绘同心圆、共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和美乐章。来自内蒙古大学法学院的鄂晓梅教授就是其中的一员。
作为达斡尔族在少数民族界别的代表,鄂晓梅委员连任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这已经是她履职工作的第6个年头,也是她从事法律教学科研工作的第18个年头。站在新征程新起点上,这位扎根北疆十余载、深耕国际法专业的女教授、博导,为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特色提案?又是如何为高质量建言献策时刻作准备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鄂晓梅委员的履职心声。
记者:
作为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智慧,是职责所在,更是使命使然。请问这次您带来了什么样的提案?
鄂晓梅:
我带来三个提案:一是关于统筹推进民族领域法律法规立改废释撰工作的提案;二是关于加快区域协同立法、建好用好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提案;三是关于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助推中蒙乌力吉—查干德勒乌拉口岸开放的提案。这三个提案是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书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委员作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考察内蒙古,连续五年在全国两会期间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深刻阐明了事关内蒙古全局和长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明确赋予内蒙古“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的战略定位,鲜明提出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的重要要求,为新时代内蒙古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内蒙古是党领导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需要统筹推进民族领域法律法规立改废释撰工作;内蒙古是我国北方面积最大、种类最全的生态功能区,生态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全区各族群众生存和发展,而且关系华北、东北、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需要加快区域协同立法、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内蒙古内连八省、外接俄蒙,具有发展沿边开放的独特优势,是我国向北开放的前沿,需要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助推中蒙口岸开放。
记者:
您所提交的提案基本是以法学领域以及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为基础,并将多年的法律教学科研工作和全国政协委员履职经验相结合。请为我们分享一下您多年的履职感受和经验。
鄂晓梅:
一是发挥专业专长,跟进重点领域,着力提升履职尽责的高度和精度。提案是政协委员履职尽责的核心。我认为,合格的政协委员应该心怀“国之大者”,提案的选题应该关系国计民生、持续跟进社会关切、基层群众关心的现实问题,以及国家、自治区的高质量发展等重点领域,从自己熟悉的领域出发,努力提交科学、精准、有质量的提案。
二是坚持求真务实,积极参加调研,着力提升提案建言的厚度和温度。无调研不提案,这是全国政协一再强调的一个原则性问题。全国政协以及自治区政协每年都会组织多项专题调研,也鼓励委员进行自主调研,深入田间地头,扎根基层社区,在调研中找准关键问题,用扎实的事实和数据说话,把提案写在祖国大地上。
三是勇于担当作为,积极建言献策,着力提升参政议政的深度与广度。2021年我参加了1次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组织的专家协商会、1次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组织的双周协商会,这给予我不断精进业务的信心和动力。在协商座谈中,我也收获了新的信息和启示,并将它们进一步转化提升为新的提案主题和内容。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活动充实、激励了我的专业研究,让我感受到委员履职与本职工作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四是注重学思践悟,用好履职平台,着力提升日常履职的宽度和长度。加强学习是所有委员的重要任务。在履职过程中,我参与了全国政协民宗委主办的“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读书群活动,就“依法治理民族事务”专题进行导读,为此次领学任务撰写了近万字稿件。面对众多委员做导读,对我来说是一次考验,正因为有平时的专业积累以及调研等做支撑,我顺利地完成了这一任务,提升了学习能力。
在履职尽责中,我渐渐地感受到:只有运用好自己的专业知识,才能更好地履行使命,为高质量建言献策贡献力量。站在新的起点,我将与各位委员携手并肩,认真履职,不负重托,努力交出优秀的委员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