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内蒙古大学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建设让党放心、人民满意、特色鲜明的一流大学不懈奋斗。
他情深义重,一声号召毅然回国;他砥砺勤学,全情付出引领学科建设;他铸魂育人,把孜孜以求的故事写在内大校园里。他就是本期报道的主人公化学化工学院苏海全教授。
心系内大
苏海全在内蒙古大学从事教学及科研工作30余年,对内蒙古大学的情感可谓无比深厚。1987—1997年,他在内蒙古大学任教,1997-2000年在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稀土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攻读博士学位。1998-1999年、2001-2003年在美国Marquette大学化学系做访问学者和博士后研究工作。
2003年,苏海全放弃了美国的优厚待遇,义无反顾地回到自己心心念念的内蒙古大学。此后的20年里,他开启了在内大精进探索的道路。担任院长期间,他带领学院成功获批化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建成了多个重点实验室平台、工程中心和硕士学位点等,培养出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引领化学化工学院蓬勃发展。
攻坚克难
刚回到母校时,化学化工学院学科总体实力较弱,师资、设备、经费、课程设置等方面有所欠缺。苏海全全力搜集资料,自己撰写教材,开设新的课程,力求给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知识与见识。在苏海全的全力付出下,他先后开设出多门示范课程,如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走近稀土材料》、教育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工程材料科学与设计》、本科生专业课《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通识教育选修课《化学百年与人类文明》和研究生专业选修课《无机波谱学》、《催化剂评价与表征》等,均获得学生们的一致好评。30年来,苏海全恪尽职守、高度负责,力求把课程讲深、讲实,主干课程、核心课程他都讲授过,但他的教案每学期都会更新。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他将自己的所有精力都投入在学科和专业建设上。
“想干成一番事业,一定要付出,一定要靠辛勤的劳动、耐力、毅力,还要坚持下来,失败了绝对不要退缩,跌倒了爬起来再干,总会成功的。不要看不到希望,被一次失败打倒就彻底没信心了,尤其年轻人,后面的路还长着呢,失败了才是锻炼你的机会,没有一个人是一帆风顺的,所有成功者背后都有一本血泪史,我们只是看到了别人成功的表面,没有看到别人的血与泪。”苏海全谈到自己从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子弟一路走来,能够走到现在,最大的经验就是自己有韧性、毅力、勤奋,这么多年,周末他几乎很少有休息的时候,62岁即将退休,依然经常工作到晚上12点。可以说,他把自己的全部都奉献给了化学化工学院。
铸魂育人
从2003年到现在,苏海全先后培养了123名硕士研究生、22名博士研究生。他竭尽心力扶植后学,非常关爱学生,热心引导,力求将学生培养成出色的人才。苏海全说:“导师最重要的就是要发挥引导作用,从大的方向指引学生。”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苏海全的一位学生因病生活不易。苏海全平时极力鼓励他,并尽心竭力关爱他、培养他。在苏海全的全力培养下,该生硕博连读期间,获得4项专利授权、发表了5篇高水平论文。在苏海全身边读了8年书,直到毕业,他依然不想离开。
“如果可以,我宁愿一直做苏老师的学生,永远跟着苏老师。毕业之后,也是苏老师为我联系好了包头稀土研究院,为我找好工作。”恩师的关爱与指引,成为他生命路上的光,照亮了他前行的方向。
苏海全每年会指导本科生做创新创业项目。每周的小组会上,除了和大家一起讨论课题,同时也会帮学生解答各种问题:“老师,我该考研呢还是就业呢?如果就业,我应该到什么地方就业?考研的话,我应该怎么准备?”每每遇到这类问题,苏海全都会尽心解答,做到了“传道、授业、解惑”。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30年来,苏海全无私的关爱引导着每一位学生不断成长,2022年他荣获内蒙古大学第一届“培根铸魂”优秀老师的称号。
作为一名学者、一名教师,苏海全用自己的半生心血诠释了“用心”二字。科研、教学、培养人才,每一件事他都会倾尽全力,可谓是真正做到了将个人理想融入教育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