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舱里,依然星光闪烁
内蒙古大学 2022-10-22 18:36 发表于内蒙古
做核酸、上网课、健康打卡……疫情下的大学生活,让不少同学感到焦虑、紧张。
疫情改变了所有人的生活方式,而在方舱医院中战“疫”的我校学子,正在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另一种多彩青春,他们像夜空中的星一样,照亮自己,也为别人带来了光芒。
自10月11日生命科学学院第一例确诊病例出现并被及时转运到方舱医院后,学院每个人都时刻关注着方舱医院内同学的情况。学院党委第一时间组织建立方舱医院同学微信群,及时掌握同学们基本情况,动员里面的党员和学生干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鼓励同学们自立自强, 团结一心,共渡难关。在各组联系人(党员为主)的带领和组织下,方舱医院内的同学们自觉团结起来,主动承担工作,为新来的同学答疑解惑,安抚他们的心情,有提供药品的,有帮助同学领取物资的,大家互相帮助、互相鼓励。
计算机学院的一位同学也叮嘱大家,一定要严格遵守防疫相关的政策和规定,目前,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社会上的人力和物资都很紧张。其实大家在学校里的生活已经是非常幸福了,一日三餐有保障,有热水,有连花清瘟;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多喝热水,这是切实可行的防护手段和治愈方法。
他说,“相信我们的身体是能对抗病毒的,在战略上要藐视病毒,在战术上要重视它。虽然本轮病毒对身体伤害性小,但是我们必须要严格做好防控,严防蔓延传播。病毒不可怕,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我们一定能胜利!”
计算机学院一名同学感染之后去到了敕勒川方舱医院二号舱,那里的景象与他想象中大相径庭。方舱医院的气氛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压抑、让人喘不过气来,实际上方舱里面都是和他一样症状非常轻的人,大家精神状态和身体状态都不错,活蹦乱跳的,远远没有想象的那么压抑。
方舱中事务繁杂,需要患者中有志愿者站出来协助工作。在一位热心大哥的带领下,这名同学义无反顾地加入了志愿者队伍,“因为我是年轻人,是大学生,是党员,任何一个身份都不允许我退缩不前。”
这名学生在“方舱日记”中写道:“我负责病区的一日三餐,饭点的时候用推车去取餐口领取餐食,发到每一位患者的手里,每餐之后要把病区所有的医疗废物、餐盒和生活垃圾全部打包、扎严、消杀,然后用推车运到舱外指定的地点;协助医护人员做好病区患者的信息登记、核对,与患者沟通相关事宜;当有物资过来的时候也需要志愿者去领取物资,然后做入库登记、发给患者,志愿者每天的工作量甚至要比医护人员还要大。”每天晚上做完工作,收拾好就已经11点多,然后睡觉,第二天早上四点钟要开始做核酸,志愿者需要在三点多就起来准备做核酸所用的东西,叫患者起床、清洗口鼻、排队。每天早上要在八点钟之前完成核酸检测的所有工作。志愿者最忙的时间段就是早中晚三餐的时间段,每天上午下午各有大约三个小时相对空闲的时间段,他用这些时间段来完成学业任务。
像这名同学一样,我校多名学生在身体好转、病症减轻之后,选择加入方舱医院志愿者的队伍,承担取餐、发餐、发药、测体温、测血压、维持核酸检测秩序、收取餐余垃圾等工作,帮助医生、护士和其他病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彰显着内大人乐于助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我们一起在舱里观看了党的二十大开幕会以及后续议程,与医护人员建立了深厚的火线情谊,留下许多珍贵的回忆。”这份与众不同的经历,将会成为计算机学院这位志愿者同学心底永远的珍藏。
在方舱里,他学习到了满满的抗疫技能,包括防护设备的使用,环境消杀,人身消杀,丰富了防疫知识库。
他交到了很多朋友,包括小孩儿、同龄人、中年人、还有老年人。“和他们在一起的日子,我感受到了人间真情,疫情无情人有情,大家相互理解,相互鼓励,同舟共济,共渡难关,这种感觉让我倍感幸福。”
志愿者团队的兄弟姐妹们心手相连,他十分感谢哥哥姐姐们的照顾,并肩作战的日日夜夜成就了他们之间战友般的感情。
在他出舱以后的两天时间里,第一代志愿者全部出院,新的志愿者已经培养了起来,接过了接力棒。青年人同在一线英勇奋战的广大疫情防控人员一道,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和我校学子良好的精神风貌。
疫情会暂时禁锢我们的活动范围,但是不能禁锢爱。身在方舱医院的内大青年用他们的博爱精神服务着他人,用他们坚毅的信念、乐观向上的心态感染着他人,如同星星般闪耀着光芒,让人不必在暗夜里彷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