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展示中蒙联合考察东汉时期“燕然山铭”摩崖及相关历史遗迹成果,促进北方民族历史研究,12月11日上午,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蒙古国成吉思汗大学、内蒙古大学蒙古历史系在我校民族博物馆三楼举行了“中蒙联合考察燕然山铭摩崖及相关遗迹成果汇报展”。我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陈国庆,副校长高光来,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山东烟台博物馆、陕西西安碑林博物馆文物交流中心的嘉宾以及驻呼各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和研究生近100人参加了开展仪式。
仪式上,陈国庆校长致辞,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特邀嘉宾北京大学辛德勇教授、朱玉麒教授先后致辞,介绍了“燕然山铭”摩崖及相关历史遗迹的研究历程和未来展望。
随后,陈国庆校长与特邀嘉宾共同揭下蓝色哈达,成果汇报展正式开始。在齐木德道尔吉教授带领下,与会嘉宾步入展厅,依次参观了中蒙联合调查路线图、《燕然山铭》摩崖位置图、《燕然山铭》地表数字图、《燕然山铭》摩崖拓片、“汉山”题刻拓片等考察成果。展览现场吸引了上百位闻讯赶来的学者、学生及各界人士,大家围绕着特邀嘉宾,在每一副图片前久久驻足,一边仔细观察,一边认真听取嘉宾解读,气氛十分热烈。
下午2时30分,“中蒙联合考察燕然山摩崖座谈会”在学术会议中心3号会议室召开。我校蒙古学研究中心主任齐木德道尔吉教授主持会议,特邀嘉宾王子今教授、辛德勇教授、朱玉麒教授、艾冲教授、王冰先生以及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院院长陈永志博士、索明杰研究员、我校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院长张久和教授、王绍东教授出席座谈会,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部分教师和学生参加了座谈会。
会议上,齐木德道尔吉教授详细介绍了中蒙联合考察燕然山摩崖的缘由、过程、两次考察收获成果及遗憾之处。拓碑专家陈国荣先生就《燕然山铭》摩崖石质、拓制过程与方法、隶字镌刻方式与特点等问题作了精彩解读。高建国博士从文献学、历史地理学视角对摩崖文本辨识结果、与传世文本比堪研究、“汉山”题刻的发现与摩崖命名及燕然山位置、汉军行军路线等问题作了简明扼要的报告。李哲博士从航拍、航测技术在大遗址调查与保护方面的应用、数字方法制图几个方面作了讲解,并详细展示了相关遗址三维、二维图例。特邀嘉宾中国人民大学王子今教授、北京大学朱玉麒教授、陕西师范大学艾冲教授、北京大学辛德勇教授、陕西西安碑林博物馆文物交流中心主任王冰先生从各自的研究角度,对燕然山铭文的发现、拓制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会议最后,齐木德道尔吉教授在总结讲话中感谢各位嘉宾对本次展览的热情支持和对中蒙联合考察《燕然山铭》摩崖成果的高度认可,大家肯定了中蒙联合调查的意义,指明了今后调查和研究的方向,坚定了继续调查的计划和决心。同时表明这是一项刚刚起步的研究,希望大家积极参与到相关研究项目中,为内蒙古大学“双一流”学科建设作出努力与贡献。
燕然山是秦汉与匈奴时期蒙古高原一座山脉的名称。燕然山铭摩崖自汉代镌刻,至今已有1930年历史。摩崖的发现,对《封燕然山铭》文本、拓片的流传研究、燕然山地理位置究、燕然山与杭爱山、德勒格尔杭爱山位置研究以及与汉匈关系相关的历史文化研究都有极高学术价值。中蒙联合调查队两次深入戈壁考察,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历史瞬间。
公元89年,东汉王朝远征北匈奴,统帅窦宪登临燕然山,命史学家班固撰文、刻石勒铭纪念胜利。汉军南归后,《燕然山铭》摩崖如同迷雾一般消失于世。
2017年,内蒙古大学与蒙古国成吉思汗大学联合对蒙古国中戈壁省一处汉文摩崖展开田野调查,确认为《燕然山铭》摩崖,一时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2018年,中蒙双方就联合开展“燕然山铭摩崖与相关遗迹调查”项目达成正式协议。2019年6月21日至7月7日,中蒙联合开展“燕然山铭摩崖与相关遗迹调查”。本次调查收获了《燕然山铭》拓片、数字地图、航测图及相关遗迹等众多资料,成果丰富。
经过一段时间认真准备,为回应学术界与社会各界热情关注、及时与学术界分享考察成果,我校与成吉思汗大学联合举行这次“中蒙联合考察燕然山铭成果汇报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