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网站发布了关于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的认定结果,我校家畜现代生物育种团队被教育部认定为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我校家畜现代生物育种团队依托省部共建草原家畜生殖调控与繁育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点开展以牛羊为主的草原家畜生殖调控和生物育种的高新技术研究。多年来,通过承担国家和地方的重大科研项目,逐步形成具有明确研究方向、具备承担国家重大科技研究项目能力的稳定的研究团队。目前,团队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以牛羊为主的胚胎工程、基因编辑和生物育种。与此同时,在教育教学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以及社会服务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团队稳步健康发展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016年,李光鹏教授团队首次规模化从新西兰和澳大利亚把高产乳用绵羊品种东福利生羊和戴瑞羊的胚胎种源引入国内,前瞻性地布局乳用绵羊研发并组建奶绵羊研究院,利用本地适应能力强的蒙古羊为母本,开展自主国产奶绵羊新品种培育、扩繁与推广工作。并连续多年深入绒山羊原种基地开展绒山羊繁育研究工作,目前,奶绵羊产业已在内蒙古多地、新疆、甘肃、河北等地推广,“养好奶绵羊,致富喜洋洋”成为内蒙古丰镇市及周边地区新的养殖热点,为我国农牧民脱贫致富、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草原生态保护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家畜现代生物育种团队创新家畜繁殖技术,在生物育种方面成绩突出,并致力于推动高科技服务于民。李光鹏教授带领团队以蒙古牛、鲁西牛和西门塔尔牛为研究对象,通过基因编辑、体细胞克隆、胚胎移植等现代生物育种技术手段,开展了大量开创性的工作,创造性培育成功生长快、肌肉发达、产肉率高与肉质好的新型肉牛种质资源。该项成就被专家们评价为“该成果整体达到国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对于我国黄牛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具有里程碑意义,对于增强我国畜牧种业自主创新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团队负责人李光鹏教授,是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前不久荣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贡献先进个人。多年来,他扎根草原,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投身教育科研事业,带出一支坚守边疆的现代家畜育种科研团队。团队多年来致力于创新和开发家畜种质资源、攻克良种“卡脖子”难题,多项技术填补了国家空白,并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基础性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性研究成果,为我国牛羊生物育种奠定了理论基础。团队在取得重大科研进展的同时,也时刻心系人才培养,积极参与教学体系、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实践育人体系建设,使人才培养体系更加完善,形成了一支掌握基因操作技术、转基因胚胎生物学、胚胎移植与管理、转基因生物安全解析、基因编辑与转基因动物育种、家畜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控等多位专业化技术人才队伍,基本实现一专多用人才模式,在开展教学科研工作过程中发挥巨大作用,也为今后大动物生物育种事业储备了优秀的多样化人才队伍。2021年10月,李光鹏教授带领的牛遗传改良与生物育种技术团队获得第六届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