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底,我校开展第十六届“芙蓉学子·榜样力量”优秀大学生网络评选活动并取得圆满成功。本次活动全校共有30位同学(团队)入围候选人行列,经过投票审核,最终评出其获奖者。他们以身作则,奉献社会,在学习和生活中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为广大团员青年做出了表率。他们身上涌现出“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等优秀品质,体现了当代大学生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也是激励当代大学生勇于创新、奋发成才的动力。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风采吧!
李惠珍—“芙蓉学子·学术科研奖”
以赤子的眼眸仰望科学的星空
“给自己的未来做一个规划,逐步践行,总有一天会成为自己理想的样子。”这是第十六届“芙蓉学子·学术科研”奖得者李惠珍给自己定下的学习目标。2019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内蒙古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三年来,她脚踏实地、一丝不苟、毫不松懈、历经艰辛。她终究凭借自己的执着和坚定的信念,成为了学术科研之路上的“追寻者”。
她“上下求索”。她“行稳致远”,她热爱所学专业,做科研时,她坚持每天阅读文献,并把遇到的问题及每周组会内容拿来和指导教师深入沟通。在老师的精心培养下,她真正体会到研究生的科学担当和科研方法。她知道:“学习虽然不是研究生生活的全部,但却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它是漫长的事情,需要能够经受枯燥乏味,持之以恒”。
她“学以致用”,她“孜孜以求”,李惠珍热衷参加学术会议,在中国草学会、中国生态学会上,总能见到她的身影,她在2021年草学年会做了学术汇报。参加学术会议的经历使她萌发并坚定读博的信念。凭借积累的科研数据及专业知识,李惠珍以第一作者在中国草地学报发表《植物多样性水平对牧草根系形态及叶面积指数的影响》和《植物多样性水平对牧草光合特性及生物量的影响》,以第二作者在Ecological Indicators上发表《Grassland restoration measures alter soil methane uptake by changing community phylogenetic structure and soil properties》等文章。
她“常怀献身科研之志”,她“常怀感恩之心”。李惠珍懂得:“人最大的成长是懂得感恩”,这一路走来并不容易,“本科期间并没有过多的接触过实验操作,但读研需要自主设计实验,摸索实验流程、学习数据分析软件、锻炼论文撰写能力,大部分工作需要独自去探索并践行,这个“蜕变”过程虽然很艰难,但也锻炼了能力,形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幸运的是母校拥有良好的实验平台,导师提供实验条件并耐心指导,家人全力支持求学,并在此结识了众多积极向上的朋友”,这些都给了她巨大的力量去迎接挑战,“借着东风好扬帆”,如今能够获得“芙蓉学子·学术科研奖”要感恩母校的培养,感恩老师的指导,感恩家人的支持,感恩朋友的陪伴。
展望未来,李惠珍希望自己可以在读博阶段可以更上一层楼。面对未来、面对人生的下一个挑战,“所有的好运气都是藏在努力里,人生有六个字,前面三个是‘不害怕’,后面三个是‘不后悔’”。
宁晶—“芙蓉学子·公益行动奖”
走出小家 服务大家
2020年1月25日,共青团中央向各级共青团组织团干部和团员青年们发出行动令,自治区团委也发出了“返乡大学生到社区嘎查村报道”的号召。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的宁晶,她积极响应号召,到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吉尔嘎郎镇报到,成为了一名疫情防控志愿者。
为响应村委会“里不出外不进”的防控政策,她在村口做起了志愿服务。登记出入人员、车辆,消毒、测量体温,她不辞辛苦,全心全意的投入到村里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并联合当地团委完成了吉尔嘎朗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的成立和招募工作。2021年1月22日,她再一次投身到疫情防控志愿者工作中。她说:“作为一名团员青年,能够冲锋在前,为家乡献出自己微薄的力量,我感到很满足。
响应党组织一次次的召唤,献出自己一点点微薄的力量。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通辽市、科左后旗党委、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助力如期全面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收官之战,2020年6月4日,宁晶对吉尔嘎朗公路沿线的边沟垃圾、周边生活垃圾和包联片区及僧格林沁王府前广场的塑料垃圾、卫生死角等进行了清理。
年关将至,温暖陪伴。为帮助困难青少年解决生活困难,切实感受到团旗委和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镇团委的关怀,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2021年2月9日,她和其余几个兼职团委副书记带着来自自治区团委、自治区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爱心邮包”深入到困难青少年群体中开展春节走访慰问活动,为他们送去了节日的问候和祝福。并仔细询问了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情况,鼓励他们要树立信心、勤奋学习,有困难及时找团组织,并勉励他们要把暂时的困难转化作学习的动力。
说走就走,从村委会出发,沿街调查,在嘎查干部的带领下,挨家挨户进门询问。2021年8月她参加了通辽市科左后旗吉尔嘎朗镇返乡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并担任小组领队。经过本次活动他们深入基层群众,与群众积极互动,热情的为老人大声读题,讲解村内政策和红色教育。并被评为“优秀大学生兼职乡村团委副书记”、科左后旗返乡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个人”、吉尔嘎朗镇返乡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队员”等称号。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积少成多,聚沙成塔。携手并肩,将爱心汇聚,将温暖传递,在公益行动的道路上,宁晶会一直在路上!
吴桐—“芙蓉学子·公益行动奖”
传播“一元暖冬”的力量
2019年冬天,内蒙古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的吴桐发现一个现象:寒冬来临,呼和浩特的户外劳动者冒着零下20摄氏度的严寒,不辞辛苦的守卫着这个城市,她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于是作为共同发起人,策划了数学科学学院“一元暖冬”公益助力活动,面向全校学生进行一元筹款,所有筹集款项全部用来为户外劳动者购置冬日保暖物资,此活动今年已连续开展第四年。活动组织数十位志愿者累积为一百余位户外工作者送去冬日温暖,在校园里掀起了一股志愿服务的热潮。也给吴桐的心里播种了做公益的种子。
2020年,吴桐加入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第22届研究生支教团,赴托克托县支教。支教过程中,她发现: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求与教育资源不匹配之间的矛盾,这对于经常做公益的吴桐来说,是她心里的一道坎,她希望能用自己微薄的力量给予学生们更广阔的学习平台,于是便开始自主策划、录制公益微课。公益微课于短视频平台上线后,受到了学生及家长的一致好评,学生们遇到不会的知识点可以有针对性地点击相应课程进行学习,课程累计浏览量达七万九千余次,内蒙古大学团委官方公众号对这件事进行了详细的报道。支教期间,她所带班级的数学成绩在每次大型考试中均为年级第一,所剪辑的视频还曾被中国青年志愿者官方微博转发。
“把公益行动撒播到每一个到过的地方,把公益的力量传播到每一个需要阳光的地方。”在志愿服务期间,她将内蒙古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品牌活动“七彩雷锋课”付诸实践,为农牧民子女开设了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课程涵盖爱国主义教育、光盘行动、植树爱林、节约水资源等多样主题,该项目获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二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活动二等奖,并在全区“我帮你”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获得优秀项目。
2021年春节,作为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她积极响应佳木斯市团委的号召,主动申请成为了一名疫情防控志愿者,值守在火车站、机场,为乘客提供帮助、疏导乘客分区登记、指导年长乘客申请行程码。同时于共青团佳木斯市委宣传部实习一个月,参与深入包保社区疫情防控志愿活动,于云环社区进行“走千企访万户”入户走访活动。她所策划拍摄的公益宣传片还在黑龙江团省委官方平台、佳木斯团市委官方平台进行了宣传展播。
她说,公益行动不是因为有意义才选择去做,而是因为去做了才有意义。同时她也号召学校的学弟学妹们加入志愿服务和公益行动的队伍中,践行青年人的使命、责任,在服务基层中锤炼本领,在公益行动中历练品质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
张凯—“芙蓉学子·社会实践奖”
疫情之下 让实践之花绽放抗疫的路上
2020年,疫情牵动着无数人的心,全国都在为抗击疫情而奋斗,无数英雄楷模激励着我们。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张凯心系疫情防控,主动请缨报名参加了敖汉旗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活动,作为一名志愿者在小区辖口处值班,检测进出人员的体温,在戒严期间,对小区出入人员进行严格的管控,保障了疫情防控阶段下小区生活正常进行。这让他明白了实践才是认知的源泉,热爱上了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在寒假和暑假期间,张凯参加了“金智惠民,乡村振兴”建行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并在社区担任社区助理。在实践中,张凯利用自己的学科优势和特长,顺利完成“智慧村务入乡村”实践工作,得到了社区领导和村书记的表扬。担任社区助理时,他协助工作人员统计了负责辖区内的疫苗接种情况,在工作中他发现,很多住户由于对于疫苗接种的常识了解不多,所以暂时没有接种。他认为作为一名有理想、有担当的大学生,理应去向他们科普,于是他挨家挨户上门去了解未接种住户的情况,并给他们普及疫苗接种的常识,劝导他们接种,最终在他和辖区工作人员的努力下,辖区接种工作顺利完成。
2021年10月,呼和浩特突发疫情,全市上下发布紧急通告,内蒙古大学积极响应号召,由共青团内蒙古大学委员会指导,组织内蒙古大学防疫志愿者在行动活动。张凯积极行动带领学生社团团工委带头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活动,统筹安排每天志愿服务内容和人员的招募,完善志愿人员的防护措施,在学校食堂安排志愿人员,倡导大家佩戴口罩,隔座就餐。他与老师协商沟通,安排了内蒙古大学教师资格证送考,保障了内大学子教资考试的正常进行,为内蒙古大学的疫情防控贡献了一份自己的力量。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他认为实践后才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才能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评价。他号召学弟学妹们走出舒适圈,体验一下不一样的人生,感受一份不一样的风采,在实践中得真知,在风雨中长才干,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需要的地方。
刑帅—“芙蓉学子·道德风尚奖”
扎根生长,做时代新人
“做对的事,并把这件事做好”,邢帅自进入大学以来,一直把这句话牢记在心、外化于行。
2019年9月至今,邢帅担任经济管理学院2019级财务管理专业团支部书记。他从自身做起,敢于善于做领头羊,团结班干部,不断提高班级的凝聚力。他在回忆学院的团日活动设计大赛时说,支部荣获第二名的背后,所有人都付出了很多,这不是几个班干部就能干好的事,需要大家提出新颖的想法并配合集体行动。如今,通过支部全体同学的努力,支部被评为“校级五四红旗团支部”还作为我校支部唯一代表参与全国高校“活力团支部”遴选与展示活动,最终入选全国1000支活力团支部。
2021年3月,邢帅代表学校参加《全国大学生党史知识竞答大会》,荣获“优秀选手”荣誉称号。邢帅说,他十分珍惜学校给的机会,比赛期间认真备赛、积极与选手们交流。场下他还和选手分享了我校、内蒙古自治区、沂蒙地区的红色故事,给大家带去了自购的内蒙特产,诚挚地欢迎各地的朋友到内蒙古旅游。他说:“我觉得代表学校出来,我就是学校的一张名片,对于此前不了解内蒙古大学的人来说,我就是他们对内大的第一印象。同样,作为自治区高校唯一入选的选手,我也是内蒙古形象,人们会通过我的一言一行来了解内蒙古。我要宣传好内蒙古,宣传好自己的学校。”
自疫情暴发以来,邢帅先后在家乡和学校参与了六次疫情防控志愿活动,2020年初在家乡负责村口驻守、人员流动管控工作,后在家乡负责核酸检测信息预登记,今年在学校负责过核酸检测信息登记、后勤保障、环境消杀、秩序维持等工作。在一次次志愿服务中,他更加明白了做好自己当下的志愿服务对于整个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今年暑假,邢帅作为督导带领队伍深入辽宁省基层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调研,完成问卷近200份。他在更加懂得什么是“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和为什么要践行好“四力”的同时,他的文章真实全面记录他在调研生活见闻与所思所想,其中,文章《漫漫亦灿灿,实不虚此行》被刊登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公众号上,另一篇被学院期刊收录。
邢帅认为,他并没有什么感人事迹,只是把握住了遇到的机遇并在每一次任务中做好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未来,他会继续努力,做一名有温度、有态度、有深度的内大学子,在祖国北疆扎根生长,做时代新人。